B超引导下3月龄患儿成功下腔静脉留置PICC导管
2015-10-13 10:51 /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近日,本部血液内科护士长房芳应邀儿科护理会诊,成功为一例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三个月脑外伤幼儿在B超引导下,经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3F管径 PICC导管。

随着PICC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小儿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尤其是上臂外周静脉条件差,血容量不足的患儿,静脉穿刺置管难度极大,因此对操作者技术有较高要求。近日,儿科病房收治了一名仅三个月大的创伤性颅内出血的患儿,有抽搐史,同时伴有高热,血容量不足,外周静脉条件极差,静脉输液通路建立困难,必须行PICC置管,同时患儿又面临接受甘露醇药物快速输液、及早补充血容量的需求,通常婴幼儿使用的1.9F管径的PICC导管太细,不能满足其治疗需要,并存在导管维护困难等问题,需放置3F管径的PICC导管。但婴幼儿上肢血管纤细,无法容纳3F导管的置入。在多种复杂的情况下,房护士长凭借扎实的静脉解剖基础、娴熟的B超引导穿刺操作技能以及多年PICC置管经验,为该患儿成功实施了B超引导下经右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3F 管径的PICC导管,保障了患儿今后的各种输液治疗。

    通常PICC导管是经上肢静脉穿刺植入上腔静脉末端,借此病例在省内创先成功实施了经下肢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的PICC导管的操作技术,也为年龄较小的幼儿置入管径较大的PICC导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血液内科  于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