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岛院区脊柱外科多次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实施多种复杂脊柱疾病手术,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近日,患者刘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来到黄岛院区,同上次不一样,这次刘先生是带着感谢和喜悦的心情来拜访脊柱外科王志杰主任。王主任热情地给予他术后常规复查并耐心指导下一步康复锻炼。
1个月前,刘先生因外伤后双上肢麻木无力来我院门诊就诊,被确诊为“齿状突游离小骨”导致的上颈椎不稳,随即被安排入院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导致的枢椎椎体与齿状突不连续的罕见枢椎畸形疾病,病变可导致寰枢椎关节不稳(或脱位)及脊髓压迫症状,产生严重后果。常用手术方法为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其中前者手术创伤小、花费少,相对于枕颈融合术能更多地保留颈椎的活动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该术式对寰枢椎的解剖发育情况要求高,更是对主刀医师技术水平的挑战。
根据患者病情,王志杰团队采用了目前先进的3D解剖打印技术,术前通过该技术获得了患者手术区域的解剖模型。针对解剖模型的特点,手术团队通过3D打印解剖模型,成功实施了寰枢椎融合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自觉麻木感明显改善,复查显示患者寰枢椎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
3D打印技术是新型的数字化生产技术,正逐步应用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经过多例患者治疗总结发现,术前3D解剖打印技术不仅可有效帮助医师制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而且模型简单直观,便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沟通,进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黄岛院区综合部 书山 仲姗)

术前术后图片

3D打印解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