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青年歌手姚贝娜病故,而将其眼角膜捐献给了2名患者。此前,大学生张静因脑瘤病逝后,家人将其肝、肾、眼角膜捐献给了5名患者。姚贝娜和张静都以器官捐献的方式延续着生命价值。近日,我市一名市民也选择了以相同方式为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月29日,即墨市一位普通农民隋立俭因车祸伤过重造成脑死亡,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他的妻子韩小芬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捐献其器官的决定。在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她按照丈夫遗愿,捐赠了肾脏、肝脏和角膜。当晚,肝肾移植在我院器官移植中心顺利完成。隋立俭捐献的器官使1位肝病患者、2位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使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据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处长张少芹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在册遗体捐献志愿者2968名。2014年全市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人数同比增加,其中,发展志愿者367人,同比增长22%,实现遗体捐献62例。隋立俭是今年我市遗体捐献第二人,也是第32例器官捐献者。
器官移植技术作为医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曾挽救了无数终末期患者的生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器官捐献工作体系,我国器官短缺状况十分严重。据统计,现阶段我国100万人中仅有捐献者0.6人,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年均器官移植手术仅1万例左右,供需比约为1∶30,致使很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都在无奈的等待中逝去。虽然近年来,我国捐献器官用于移植的数量逐渐增加,但相对于13亿人口的基数,仍是杯水车薪。
2014年,国家发文提倡党员干部身后捐献器官,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会也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宣传、劝捐工作已提升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2015年1月1日起,国家已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这标志着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将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渠道,器官移植事业进入了以公民自愿捐献为主的新阶段,也象征着器官捐献迈上法治化道路。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器官移植工作水平,为广大移植病患服务,我院积极响应卫计委和红十字会号召,成立了医院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获取组织(OPO)。同时,在医疗集团12家加盟医院成立了OPO学术委员会和协作组,力争为我省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器官移植中心 王新 饶伟)

新闻动态
XINWENDONG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