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直肠肛门成形术
2019-09-11 08:17 /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患儿,女,6月,体重9.4kg,因“生后发现无正常肛门,结肠造瘘术后6就诊。患儿出生后即被发现尿液中带有粪渣,结合患儿倒立位腹部X线及消化道造影结果,诊断为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入院后,小儿外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邢茂青主任医师团队进一步完善结肠造瘘口远端造影检查明确尿道瘘位置,评估患儿营养状态及手术耐受能力,并给予清洁灌肠等术前准备,于201996日在手术室、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为患儿成功实施“腹腔镜下直肠肛门成形术+尿道瘘修补术”。患儿术中出血约1mL,术后未出现并发症,2天后逐渐恢复饮食,5天后痊愈出院。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最常见的儿童消化道畸形,根据倒立位X线片上直肠盲端的位置可以分为低位肛门闭锁、中间位肛门闭锁、高位肛门闭锁。由于胚胎期泄殖腔隔发育障碍,直肠肛门畸形易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瘘管。高位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治疗困难,治疗过程常需经过结肠造瘘、直肠肛门成形术(传统术式包括骶会阴、腹骶会阴、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等开放手术)、结肠造口还纳三个阶段。近几年随着腔镜技术发展,术者可通过腹腔镜在盆底游离直肠盲端、切断结扎尿道瘘、将直肠盲端自括约肌中心可视下拖出,具有无需开腹、创伤小、恢复快、对盆腔和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及神经的损伤较小、最大程度保留括约肌功能等优势,从而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近年来,小儿外科已完成数例腹腔镜下直肠肛门成形术,填补了青岛市的空白,标志着科室消化系统先天畸形的微创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小儿外科  于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