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开展介入治疗成果显著
2014-12-23 11:46 /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效果。临床单纯药物治疗,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青大附院本部呼吸内科及时调整疾病种类及治疗措施,派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到国内一流的介入技术医院培训学习,同时邀请国内介入专家来医院指导开展介入治疗。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青大附院本部呼吸内科已独立开展多项介入治疗技术,许多介入技术实行了零的突破。目前呼吸 内科开展的介入治疗有:
    一、内镜下气管腔内肿瘤切除术:
    1、气管腔内肿瘤可分为良性与恶性,对于良性肿瘤,以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切除,需要全麻下开胸切除。这样不仅创伤大,病人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花费多。现在通过气管镜下圈套和高频电刀或氩气刀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病人痛苦小。
    2、对于恶性肿瘤,失去外科手机会,或者病人状况差,不适合手术治疗。通过气管镜下上述方法,切除腔内肿瘤,改善官腔阻塞,为将来放化疗赢得时间,同时,改善肿瘤阻塞官腔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困难、感染,等。
    二. 支气管狭窄腔内治疗:
    1、良性狭窄:多见于支气管内结核并发症。对于外科而言,全麻下开胸手术,切除狭窄的官腔,再进行吻合或重建。对于狭窄较长,手术切除很难吻合或重建,就会将整段气管和肺组织切除掉。造成肺功能损伤破坏太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结核多发生于年轻病人。
    2、对于恶性肿瘤引发管腔狭窄或术后肿瘤再发狭窄:可通过腔镜内高频电刀电凝、氩气刀、冷冻,等技术切除。同时通过减瘤负荷,有利于放化疗。
    三、全肺灌洗技术:全麻下单侧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蛋白沉积症主要治疗为全肺灌洗,通过一侧全肺灌注10000-15000ml生理盐水将肺内沉积的蛋白物质洗出。以往这样病人都要去北京治疗,现在我们已治疗多例病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项技术也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所必须的,国内只有为数不多医院能开展此项技术。
    四、超声气管镜技术:E-BUS
    超声气管镜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对纵膈内淋巴结或肿块进行活检。以往这种病人需要外科开胸手术,近几年开始采用外科纵膈镜进行活检,但其创伤大,需要全麻,术后易并发感染。通过E-BUS,经气管镜就可取到淋巴结组织,明确诊断和肿瘤分期,指导治疗。该技术创伤性小,不需要住院就可进行。
    五、荧光气管镜技术:对于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关键。通过荧光技术可发现普通气管镜所不能发现的早期肿瘤,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早期粘膜下肿瘤,及早手术,可达到治愈目标。另外,术前应用荧光镜检查,对于术前明确肿瘤累及部位,尤其是发现肉眼不能判断的肿瘤侵犯部位,为手术者术前及术中决定切除范围起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术后进行荧光镜检查,可有助于早期发现术后复发病灶,指导术后放化疗。
    六、经气管镜淋巴结穿刺针吸和活检技术:TBNA
    纵膈淋巴结及肿块,需要开胸或纵膈镜活检,也可通过E-BUS技术,但同时可通过TBNA技术进行针吸和活检,所需要的条件简单就可取得到标本。对于纵膈淋巴结和肿块诊断和判断肿瘤分期、治疗方案选择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呼吸内科还将开展以下介入治疗术:
    1、气管镜下气管支架植入技术:通过气管镜下植入支架,解决气管塌陷和狭窄,作为良性狭窄临时措施和恶性狭窄的长久治疗。
    2、内科胸腔镜技术:通过内科胸腔镜对于难以诊断的胸腔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创伤性小,并发症少,花费少。
本部呼吸内科正根据现代医学发展,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技术,为打造国家级腔镜培训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痛苦,治疗好疾患,减少医疗费用。(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