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吃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康复医学科就有一些这样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他们脸上用胶布固定着“长鼻子”,匆匆往返于病房和治疗室之间,家属除了陪同训练外,还要准备一天6顿甚至更多的流质饮食,苦不堪言。患者也经常诉说自己“烧心、反酸、嗓子和鼻子极度不舒服”,甚至因为这些“长鼻子”影响形象不愿出门散步、会客访友。
为了进一步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科室主任王强、副主任李铁山以及王欣护士长的指导下,由康复专科护士陈凤玮实际操作,开展了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与以往的留置胃管不同,IOE是在患者需要进食时将导管经口腔插入食管中段,利用食管的自然蠕动将食物送入胃内,注入完毕后即可将导管拔出,最大程度的模拟了自然进食过程。
因为注食完毕后导管就可拔出,避免了长期留置胃管导致的贲门肌肉松弛、胃肠蠕动减慢、胃-食管返流。IOE不仅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反复插管可增强口唇、舌体、咽喉、面部等部位肌肉的肌力,又可以刺激及诱发吞咽动作的启动,促进患者自身吞咽动作的养成,从而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最终使得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该项技术在1988年由Campbell-Taylor首次提出,2006年Nakajima等提出对于食道蠕动功能较好的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食道营养(IOE)。患者家属或清醒患者都可以自行掌握,方法简单易学。避免了因吞咽障碍需要长期住院,降低了家庭负担和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患者没有了“长鼻子”,改善了形象,更有利于他们回归社会生活,活得更有尊严。
目前,康复医学科市南病区及西海岸病区均已形成包括医师、护士、治疗师在内的工作团队为吞咽障碍患者保驾护航,并与影像科、营养科积极联系合作开展了包括吞咽造影(VFSS)检查、球囊扩张、冰刺激、环咽肌肉毒素注射、营养指导等各种评估治疗手段,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