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崂山一病区成功救治一服用致死剂量1.5倍的秋水仙碱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1月8日,一24岁口服秋水仙碱180片的男性患者在当地医院行洗胃、导泻等对症治疗后,就诊于崂山院区急诊门诊,经紧急处理后以“药物中毒”收入重症医学科崂山病区。
患者化验检查提示存在肝脏、肾脏、胃肠及心肌损伤、高乳酸血症,诊断为秋水仙碱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入院后,山峰主任医师及苏媛副主任医师立即查看患者,给予患者重症监护,急行股静脉穿刺及血液灌流、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及其他支持治疗。患者肝脏、肾脏、心脏、血液、胃肠道等多个器官系统功能进行性恶化,并逐渐出现横纹肌溶解。先后行血浆置换2次。患者入院第三天即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严重减少,患者发热,伴有鼻腔、皮下、胃肠、尿道及气道出血,并进行性氧饱和度下降,给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积极输注成分血,留取细菌培养,加强抗感染,继续各脏器支持治疗。并先后请崂山院区胃肠外科、耳鼻咽喉科、呼吸内科、肾病科及神经内科会诊协助制定诊疗方案。入院第7天,痰培养结果提示:烟曲霉,加用抗真菌治疗。第8天,复查CT提示颅内出血,给予止血、成分血输注及改善凝血功能等治疗,于入院第10天开始尝试给予肠内营养,但患者出现腹泻,给予调节肠道菌群等处理,腹泻逐渐好转。经积极治疗,患者逐渐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未再出血、发热及腹泻。但存在显著脱发,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2级。1月29日,患者转入急诊内科崂山病区继续治疗。2月2日,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好转出院。后随访患者,其生活基本自理,继续康复治疗中。
此次救治的患者,服用秋水仙碱剂量大,达致死剂量的1.5倍,先后经历肝肾功能不全、胃肠、心肌损伤,横纹肌溶解、严重骨髓抑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及脑出血,能恢复健康得益于积极的血液净化、严密监测及多学科通力合作,也充分体现了我院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
秋水仙碱(又名秋水仙素)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及减少炎症介质生成而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时该药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分裂终止于中期,临床上也作为抗癌药物应用。秋水仙碱本身毒性较小,但在体内代谢成具有极强毒性的二秋水仙碱, 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神经中枢、 平滑肌有麻痹作用, 可造成血管扩张,呼吸中枢麻痹,肌溶解,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在国内秋水仙碱中毒的患者并不常见,秋水仙碱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血药浓度于0.5h-2h达峰值,以后由于肠肝循环血药浓度可再度升高。体内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30%~50%),在白细胞、 肾、 肝、 脾、 肠道内浓度高。 秋水仙碱主要在肝内代谢,大部分从胆汁排泄, 约10%~3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血浆半衰期 10~32 min。致死量为 0.8 mg/kg,国外也有文献报道 0.4 mg/kg,35 h后引起死亡。(重症医学科崂山病区 周欣蓓 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