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眼科手术技术连续取得新突破,日前,杨先副主任团队率先在全省成功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眼眶内壁骨折修复术。该技术辅助医生精确定位,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
患者为25岁男性,9天前因外伤致右眼眼球运动受限伴复视。眼眶CT检查显示,患者右眼眶内侧壁骨折并脂肪疝、右眼内直肌嵌顿。杨先团队考虑患者眼球外转受限、内转时复视明显。并且,与上、下、外侧骨壁相比,眶内侧壁与眼球之间的空间更加狭小,术中视野暴露困难、手术风险相对较大。杨先团队决定运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为患者进行眶内壁骨折修复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8月11日,3D打印眶内侧壁骨折修复术成功实施!这标志着,我院眼科率先在省内将3D打印技术用于眶壁骨折修复,运用3D打印技术开展眶壁骨折修复和眶内侧壁骨折修复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杨先介绍,因眼眶部组织结构复杂,有较多重要的神经、血管和眼外肌,因此,眼眶骨折修复手术风险大。每位病人的眼眶骨折部位、形态、大小不一,所需植入物的形态、尺寸也不同。运用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病人的个体数据1:1打印出眼眶的3D模型,直观、准确地显示病人的骨折部位、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借助3D打印模型,医生在术中可精确定位,避免损伤眼部重要结构,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根据患者骨折形态3D打印出与骨壁缺损形态完全吻合的植入物模型,用于术中植入物的剪裁,也可以使其更精准地贴附于骨折区,恢复眶壁正常形态,达到精确重建的目的。同时,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还可以提供更直接的触觉及视觉体验。
我院眼科在眼眶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在眼眶骨折修复方面居国内前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