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中心实现放射性粒子治疗模式转变
2015-12-09 12:08 /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在我国已经开展了15年,由于疗效确切,微创等特点,发展迅速。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模式一直以来,以“经验治疗”为主流,随意性大,应用不合理,成为该技术最大的诟病。

近年来,中国学者紧跟国际潮流,确定了治疗的标准模式为“术前计划”+“术后验证”。亦即治疗前要有剂量学计划,手术后要有治疗的剂量学评价,使该技术的科学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非手术医生代替手术医生做计划”、“术后补计划”、“应付性计划”的现象在我院和国内很多医院普遍存在,至今,无论是操作医生还是上级医师仍然认识不足,甚至排斥,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

我院介入医学中心选派刘士锋医生到国内应用最规范的河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2个月,结合胡效坤主任8月份参加的国家卫计委组织的“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化”会议精神,创新性的提出“术中优化”治疗模式,以替代“术前计划”+“术后验证”,指出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最高境界是“按照处方剂量的要求,哪里缺哪里补,剂量不满意,手术不停止”。这一理念,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肯定和支持。

按照这一思路,介入医学中心于11月2日开始实践,已经应用于颅内肿瘤、肺癌、肝癌、转移性肿瘤等的放射性粒子治疗10余例,摸索出一套快速、准确、实用的技术流程,并逐步推广到全科室所有的粒子治疗手术。术中通过TPS计划系统勾画靶区,依据处方剂量设定进针路线及计算粒子数量,术中结合粒子的活度,通过实时验证,对冷区实施补充优化,即刻补充粒子,并行最终的剂量验证,结束手术。胡效坤表示,一旦技术成熟,流程固定,将向全院开放,协助手术医生规范地完成治疗,提高我院放射性粒子治疗的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介入医学中心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