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岛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要落户我院的消息,引发全城瞩目和期待。10月12日,达芬奇终于抵达我院。10月14日,泌尿外科主任孙立江、普外科主任周岩冰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了首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肝胆胰外科、胸外科、心外科、妇科也接连开展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不负众望,展现了微创手术可能到达的极致效果:在高清放大的3D影像及灵敏的机械臂辅助下,医生操作更加精准到位;接受手术的患者们创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痛苦轻。对此,各媒体不断进行跟踪报道,不少患者慕名前来。达芬奇的优质手术效果被传为美谈,成为我院外科手术的又一响亮品牌。
精彩首战开启微创新纪元
10月14日,达芬奇机器人第一次在我院应用于手术。
泌尿外科主任孙立江团队早早来到手术室,为我院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做准备。手术室外,新浪网、青岛电视台、光明日报、齐鲁晚报、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晚报、城市信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们静候采访。手术前,负责达芬奇项目的院长助理、大外科主任吴力群向大家详细介绍达芬奇的优势,继而安排记者们换上手术服,分批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过程。首例机器人手术是否能成功,现场观摩的媒体记者们都捏着一把冷汗,而吴力群、孙立江及其手术团队却成竹在胸。
孙立江多年来在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中积累的经验,术前对病例的充分分析,对达芬奇机器人的熟练操作演练,以及全院上下长期充分准备和得力配合,都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手术中,孙立江发现患者因血管畸形,且肿瘤与肾门大血管粘连紧密,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他从容操作机器人,熟练实施显露步骤,精确分离出极易破裂的肾脏大血管,继而将结扎、切断、游离等步骤一气呵成。2小时后,手术成功,患者病变被彻底切除。走出手术室的孙立江露出欣慰的微笑。
在孙立江完成手术的当日下午,普外科主任周岩冰为一名64岁的胃癌患者做了胃癌根治手术。胃癌手术为普外科手术的复杂手术之一,其中淋巴结清扫是关键环节,清扫的是否干净彻底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这些淋巴结分布于腹腔大血管周围,要将其清扫干净有极大的难度。在达芬奇机器人清晰的3D视频系统下,周岩冰清晰地看到患者淋巴结分布状态,并利用机械臂突破空间操作局限,精准完成清扫和缝合。这次手术历时2小时,患者出血量仅30毫升,切口长度不足4厘米。
达芬奇开机首日两例手术开启了良好的序幕,此后,肝胆胰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妇科等科室接连顺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我院外科以团体姿态迈向机器人时代。截至12月12日,我院已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外科手术56例,泌尿外科13例、普外科13例、其中胸外科12例、肝胆胰外科9例、妇科7例、心血管外科2例。随着这些手术的顺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的优质效果也不胫而走。许多人拿着报纸前来诊治,等待手术的患者已排起了队。在外科手术全面迎来微创时代的今天,我院作为山东省唯一获得引进达芬奇机器人资格的地方医院,无疑在这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高效协作迎接新挑战
我院多个外科科室能同时顺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绝非一日之功。建院以来,先辈们奠定了扎实的外科手术基础;新一届领导班子放眼国际医疗前沿,前瞻机器人手术是未来微创手术的必然趋势,为引进达芬奇机器人付出了不懈努力。
为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紧张而繁琐的工作。首先,医院制定了详细的机器人手术管理体系,包括机器人手术管理制度、机器人手术质量保障措施、技术路线、手术指征确定等。继而医院组建外科团队外出学习获得手术操作资质,进行技术观摩和交流。从今年3月开始,我院接连派出孙立江、张炳远、周岩冰、矫文捷、吴力群、杨苏民、王言奎等外科团队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资质培训。在培训中,我院团队不仅完成了资质所要求的器官切除等“规定动作”,还完成了动脉吻合、重建等高精尖的“高难度动作”,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获得资质证书后,我院又组织外科团队分别外出进行技术交流。其中孙立江、周岩冰、矫文捷赴韩国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观摩交流。在交流中,我院团队观摩了达芬奇机器人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及胸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所有术式,双方就机器人手术、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此后,矫文捷赴美国肿瘤治疗实力最强的纽约凯特琳斯隆医院及洛杉矶西奈医学中心进行学习;吴力群、张炳远等赴上海瑞金医院、王言奎赴西京医院、杨苏民带领团队赴北京301医院学习。此外,我院还积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进行手术实战和技术指导。肝胆胰外科邀请瑞金医院彭承宏教授、妇科邀请西京医院教授陈必良来我院为患者实施高难度复杂手术。外请专家造福岛城患者的同时,也更为具体地指导了我院机器人手术。
在资质学习、广泛交流学习的基础上,我院外科团队做了大量演练。为了顺利开展首日手术,周岩冰团队在手术前夜演练到半夜;为开展我省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心脏二尖瓣成形术,杨苏民团队进行了3次实战演练,每次历时7、8个小时,直到眼睛酸痛,只为设计最优手术流程。与此同时,各科培训专业护士,设置专门护理病房,确保病人术后监护到位;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辅助科室高度重视,为机器人手术患者设计实施特殊方案。
为了保证达芬奇手术顺利开展,麻醉科成立了以科主任王世端为组长、四名副高及高年资主治医师为成员的专科麻醉组。针对达芬奇手术麻醉管理的难点以及不同专科手术对麻醉要求,专科麻醉组与外科医师充分讨论,为每个专科和每例手术制定个性化麻醉管理方案:常规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和中心静脉置管,确保对病人监测的准确可靠;常规术中进行麻醉深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以保证麻醉平稳;针对手术病人的特殊体位及较长时间的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给术中呼吸管理带来的更高要求,在常规血流动力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加强术中血气分析的动态监测;针对心脏手术、胸科手术需要依靠单肺通气提供更加安静手术野的特点,加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技术训练。
为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室选送各外科最优秀的专科护士进行达芬奇机器人培训,她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操作资格。在护士长赵林带领下,手术室护士们对设备装机、手术准备、术中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从第一台达芬奇手术到各外科相继开展高难度手术,护士们对每台手术都精心准备,积极与主刀医生沟通,并针对每位医生的手术习惯制定配合方案。每天早晨7点她们就到手术室准备器械、材料,离开手术室时常常已是深夜。大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确保每台手术万无一失。
精诚铸医永不止步
达芬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最佳手术效果。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可免除锯断胸骨,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和术后恢复时间。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来说,应用机器人手术可以保留植物神经,保护患者排尿、排便和性功能,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这是腹腔镜手术做不到的。妇科主任王言奎这样谈到他操作达芬奇的感受及患者术后效果:“我用过不少微创手术系统,达芬奇的3D成像是我见过的系统中最清晰的。它的可以将脏器可以放大到10倍,让机械臂能精确分离组织间隙和血管及神经周围组织,减少术中神经损伤和出血。同时它的机械臂完全没有抖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比人手更加精准到位。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晚上6点结束手术,当晚就排气;还有一位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当晚就能坐起来喝水了。患者术后恢复如此之快,是我之前也没有想到的。”
对于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来说,达芬奇机器人显然是不可多得的“手术神器”,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手术效果。然而我院外科团队并未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对开发运用达芬奇有着更高的目标。正如周岩冰所说:“我们已经有了达芬奇,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有’,今后的努力方向将是利用达芬奇拓展新的手术和治疗方式。”
目前,泌尿外科已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接连开展了肾癌根治术、肾脏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术、肾上腺肿瘤切除等一系列术式,马上要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普外科已利用机器人接连开展胃癌根治术和直肠癌切除术,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下一步普外科将把手术范围拓展至消化道肿瘤,并与内分泌科合作,推动开展抗代谢手术,同时治疗胃癌和糖尿病。肝胆胰外科已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肝脏左外叶切除术,并将开展半肝切除术、肝门胆管癌切除术等。胸外科已开展胸腺肿瘤切除、食管癌切除、肺癌根治术,是山东省开展胸外科机器人手术术式最多、难度最大的科室。其中食管癌根治术采用lvor-Lewis胸内吻合方式,为全国首例。在此基础上,胸外科将开展袖状肺叶切除术。心血管外科已利用机器人开展我省首例机器人辅助下二尖瓣成形术及心苞肿瘤切除术,并计划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及杂交手术、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手术、心脏肿瘤切除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正等一系列复杂手术。妇科已开展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手术,将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继续保持省内领先。
不得不提的是,我院张默道教授一直关注着达芬奇机器人的动态。听说机器人到达我院后,她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到手术室进行观摩,参与手术过程,根据自己多年的诊疗经验指导后辈,并虚心求教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巧。张默道教授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积极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正体现了青大附院人精诚铸医、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不懈追求。
医护人员们感慨道:“达芬奇机器人已让我们看到它为外科手术带来的飞跃。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接受机器人手术,是我们的梦想。”未来,我院将选送更多医护人员培训获得达芬奇手术资质,并力争引进更多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更多科室开展机器人手术,逐步把“机器人梦”变为现实,造福患者。